前世今生

“那一世,你为古刹,我为青灯;那一世,你为落花,我为绣女;那一世,你为清石,我为月牙;那一世,你为强人,我为骏马……”

许是在佛前求拜了千百年,方有这生生世世、不离不舍的缘分。多少人想知道,自己的前世到底是什么?又与谁,有过美妙的际遇,刻骨的爱恋,又和谁,许过诺言,缘定今生。

佛说,但凡今生种种,富贵贫贱、生老病死、皆有前因。前世若为恶者,今生必有劫数,前世若是善人,今生则有福报。每个人,都是两手空空来到人间,前生记忆,皆被删除。所能做的,只是修好今世,遇见那个人,了却那段情。

唐人崔护有诗:“去年今日此门中,人面桃花相映红。人面不知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。”这亦是一个美丽的错过,本是萍水相逢,别后却魂牵梦萦。一年光景,期待与那面如桃花的女子重逢,然物是人非,已不见旧时芳容,唯留几树桃花,笑看春风。

山围故国周遭在,潮打空城寂寞回。

这样一次偶然的错过,也许成了他此生都不可以弥补的缺憾。谁也不知道那个倚着桃花的女子去了哪儿,是嫁作他人妇,还是流散天涯,抑或只是去了后山的竹林里浣纱。倘若他推门寻问,讨杯清茶,或许命运又会有所改写。

人的一生有太多的擦肩,若是缘深,也许有一天还可以久别重逢。倘若缘浅,一次寻常的转身,便再也无法牵着彼此的手。我亦是凡人,不知前世为何人,又对谁,许诺过什么。莫非是那柴门深处,煮茶的女子,在暮色炊烟下,等待那个失约的人。

外婆说,若有一天她辞别人世,定会托梦告诉我另一个世界是怎样的景象。是否如同人间这般,亦有爱恨情仇,亦是纷繁喧闹。可她失信于我,每次梦里相见,依旧是寻常模样,仿佛她一直在,从来没有离开。

也许外婆已经转世投胎,纵算相逢,亦不认识彼此。若真有来世,死亦不那么让人悲伤,只是不知下一世人间,会有怎样的际遇和安排。那些疼痛的故事,诉说成了文字,被轻描淡写。

而我仿佛看到那个女子,倚着柴门,如云发髻,素色轻衫。看花雨满天。暮色四合,黛瓦上炊烟袅袅,她说,过往的君子请留步,借问路上可见我那打柴的丈夫。这样的情景,儿时经常有过,母亲多次等待打柴晚归的父亲。皎洁的月光,洒落在蜿蜒的山径,父亲孤身只影,挑着柴火,行走在漫漫归程。

父亲知道,妻儿在家中焦急地等待,亦无心赏阅月色的温柔,以及日暮山间的美丽。母亲说,这一辈子就是在这样的等待中过去了。父亲虽为医生,救人无数,然自身一生命运多舛,多病多灾。母亲亦受过太多的惊吓,只愿今生再无劫难,平安终老。

人生一世,形如飘尘,来来去去,皆无影踪。母亲说来世依旧投生于寻常人家,只求嫁个身体康健的男子,平稳安宁。外婆却总说,来世要做个肌肤似雪,品貌出尘的绝色女子。而我只愿做一株平凡的草木,淡看四季流转,免去这轮回之苦。

人总是希望把今生的遗憾和过错,期待于来世。可真的有来世吗?在那个遥远陌生的人世,遇见未知的自己,是一种幸福还是悲哀?今生未了的情缘,来世真的能够再续么?《三世因果经》云:“若问前生事。今生受者是。若问后世事。今生做者是。”

很小的时候,外婆总爱跟我们讲因果循环的民间故事。古老的雕花床上,外婆摇着蒲扇,窗外蝉声渐远,听着故事悄然入梦。那些寂静的夜晚,不经世事,无多烦忧,连梦都是洁净安宁的。

长大后的许多个夜晚,要么凭栏望月,要么枕帘听雨,又或是独坐小窗,看桌案上几卷看似美好,实则乏味的诗书。夜色寂寥而漫长,愁烦似那绵绵不绝的细雨,看不到尽头。竟忽略了,时光并非无涯,所有耗费的岁月,有一天都要偿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