琼花

时光真的太匆促了,说好了今岁要将春花赏遍,仿佛只是几个不经意的片段,百花已经开到鼎盛。这个季节,有人相约游春,在繁花树下许下一世的诺言。有人怀想远去的故人,睹物感怀,见花寥落。

惠山寺的后花园,江南园林的格局,秀丽风情,典雅天然。亭台流水,百花欣荣,我最爱的则是那几树芭蕉和几株琼花。琼花,叶茂花繁,洁白无瑕,为千古名花,寄身扬州。宋朝的张问在《琼花赋》中描述它是:“俪靓容于茉莉,笑玫瑰于尘凡,惟水仙可并其幽闲,而江梅似同其清淑。”

“维扬一株花,四海无同类。”琼花天下无双,唯扬州独有。扬州的瘦西湖,小巧精致,曲线玲珑,乃千古风流之地。两岸花柳风韵无边,几溪瘦水怡养人文,那湖水瘦得有情调,瘦得见风骨。

“二十四桥明月夜,玉人何处教吹箫。”瘦西湖,旧时文人云集之地,诗酒文章之所。“故人西辞黄鹤楼,烟花三月下扬州。”当年李白辞别了黄鹤楼,烟花三月抵达扬州。为的是看瘦西湖的水,赏几树烟柳,还有那洁白如玉的琼花。

琼花,花团锦簇,由八朵五瓣大花围绕,中间簇拥着许多若白珍珠的小花,故琼花又名聚八仙。春日里,江南园林姹紫嫣红,唯琼花白净似雪,清秀淡雅,风姿绰约。她像一位冰清玉洁的绝代佳人,秀丽冷艳,独具风韵。

琼花,亦是挂在扬州的一块美玉。它被瘦西湖的水浸染,被诗风词韵滋养,亦听惯了大明寺的梵音,故清雅出尘,举世无双。扬州大明寺内有一株清代康熙年间种植的琼花,经数百年风雨,依旧花枝繁盛,风韵不减。

与琼花结下深刻情缘的那个人,则是隋炀帝杨广。杨广为隋朝的第二代皇帝,亦是隋朝最后一个帝王。他虽不是历史上的一代明君,却亦是璀璨银河里一颗灿烂的明星。他的一生波澜壮阔,亦起伏跌宕,他有千秋的丰功伟业,亦留下了不可挽回的憾缺。

自古以来,有奇人问世必天降异象。隋炀帝杨广注定不是凡人,传说他出生的当晚皓月当空,皎洁如镜。而深宫里传来一声婴孩啼哭,瞬间雷声大作,风云变幻,大雨如注。这孩童取名为杨广,字阿摩。历史上的杨广少敏慧,善诗文,仪容俊美。

杨广才智过人,文武兼备,深受隋文帝杨坚之喜爱。他并非只是世人所说的那样,好大喜功、穷奢极欲,亦成就过千秋伟业。隋炀帝平定江南,开创科举,西巡张掖,还有比秦始皇修筑长城更浩大的工程,修通运河。

烟花三月扬州美,琼花一枝世无双。

唐朝文学家皮日休说,运河“北通涿郡之渔商,南运江都之转输,其为利也博哉!”多少年来,运河上“商船旅往返,船乘不绝”。隋炀帝又亲自打通了丝绸之路,此等举世创举,亦为千古名君方有的功绩。

但历史对隋炀帝太过严厉,太多的民间戏剧和故事,将他描写成一位末代昏君。杨广暴政,使得民生怨道,各地反王揭竿而起。他是一个奢华无度的昏君,任意使用高贵的权力,在华丽的宫殿里,享受声色之乐,不顾百姓疾苦。

当年兴建古运河,千里隋堤不知道葬下多少枯骨。隋炀帝本意是为了南北经济、文化交流,传说他只是为了下扬州赏琼花而开凿大运河。一路上,隋炀帝赏遍江南春色,亦轻薄无数南国佳丽。

隋炀帝不过是错生了时代,他本是一个有抱负的君主,奈何生逢乱世,根基不稳,修建大运河耗费太多人力,丧失民心。他的一生注定以悲剧告终,天下大乱时,宇文化及发动兵变,逼缢隋炀帝。

此一生,坐拥江山,抱得美人,赏尽琼花,亦是无悔。他说,帝王要有帝王的死法,他就那么匆匆离去,被葬入江都,成了一座无人问津的荒冢。隋炀帝为浪漫而死,为琼花而死,亦为红颜而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