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1章 犹怜草木青(24)(第3/5页)

折绾沉默了好一会儿才道:“太后娘娘……这是惊弓之鸟了。”

两人对视一眼,都没有再说此事,折绾问:“那丹崖是要说哪家?”

玉岫:“一处是辅国公家,一处是庆国公家。两家选其一,郎婿都是孙子辈里面第一人。”

折绾想了想:“都是好人家,就看哪个得丹崖的心了。”

玉岫:“是啊,她母亲叫我去打听打听,我心里也没数。”

折绾却记得,丹崖没有嫁给他们其中一个。是嫁给了今年的状元郎,最后过得很是不错。

她想了想,“那你别急,这事情慢慢相看,可急不得。”

玉岫:“我哪里会着急,她还小呢,她这般的身份十八九岁出嫁也不晚。”

折绾中午是在宋家吃的饭,下午去了铺子里。蝉月见了她兴奋得很,道:“主家,周掌柜正要找好您呢。”

是说今年三月新茶要采摘的事情。她们的茶叶没有种出来,还要几年,但是先去买了当地其他人的茶叶。

这事情袁夫人出了大力,风风火火,如今听闻已经是当地人敬佩的一把手了。她写信回来的时候道:“散户和茶庄的茶我们都能吃下去,给的价格合适,公道,人人都愿意卖给咱们。”

素兰则道:“来了之后才发现这边是真穷,只要管饭,大家愿意不要工钱。”

但她们不敢不给,且给得很多。

周掌柜:“第一件事情,便是我们之前从闽南那边买的陈茶已经快到了。这还是你的功劳,搭上了漕运的水路。再就是今年的新茶是三月份开始采摘,如今快二月份了,闽南那边需要银子,昨日袁夫人和素兰写信来,都说咱们之前商定的三万两银子怕是不够。”

采摘,炒茶,装茶,运茶,都是钱。之前想的太好了,以为三万两是够的,但是真正做起来却不够。

周掌柜怕折绾舍不得,劝道:“咱们工钱没有苛刻,名声是得了的。做生意,就是要先有信,先有名,而后才能做得宽。”

折绾并没有舍不得,而是道:“我是在想,瓷器那边也要银子,咱们手里的怕是不够,还得去找孙姐姐取些银子来。”

周掌柜面露犹豫,“孙夫人肯么?”

折绾:“肯的。都是咱们借的,以后……以后好还给她。”

孙三娘果然愿意,道:“我穷得只剩下银子了。”

折绾认认真真写了欠条,“这银子以后我再还给你。”

孙三娘捧着杯热茶喝,桌子上还摆着一本闽南话的书。

这书之前是没有的。还是袁夫人为了教导素膳和素兰特意写的。折绾跟着慢吞吞的学,便在她的基础上又重写了一本。

然后在书的封页上写了两人的取的名字。袁夫人不好意思极了,取了个清溪居士四个字。

她将这四个写完之后很是郑重的道:“未曾想到我有朝一日还能著书。”

折绾笑着道:“可你已经做了啊。”

袁夫人更是信心满满,“我自小就在那个地方长大,我不信还盘不下它。”

折绾很是喜欢跟她说话。她觉得跟袁夫人说话就很快活。

好像所有的事情都不在话下了。

折绾学闽南话学得很慢。这个就不像是素膳和素兰了。她觉得自己可能是“老”了。

三十多岁了嘛。还是不如年轻人的。

年岁大了,学新东西确实就慢。但经过一年时间,竟然磕磕绊绊说得熟练起来。

刚开始说的时候刕鹤春还笑她,如今听见她说一句,他就狐疑她在骂他,便也不敢笑了,有时候自己也拿起书看一看。

折绾跟孙三娘道:“他学不好,一股子怪怪的腔调,被我说了几句之后就开始闷头学哑巴闽南话。”

反正是听得懂,不说。

她难得的背后说人,“男人真是要面子。”

孙三娘:“是这般,脸上一张皮比什么都重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