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章 和光而不污(27)(第2/6页)

“大少爷他……”

他实在是过分了。

但这话她说不得。她只能咬住舌尖,将话又吞回去,笑着道:“会不会是不愿意让您操劳?”

赵氏:“我都累三年了,他不闻不问,好嘛,现在他娶了媳妇,便也不要娘了,就想说我操劳了?”

但她也只跟赵妈妈抱怨,抱怨完还要给儿子找补,“他一个男人懂什么,这里面门道大着呢。”

赵妈妈自然附和,“是,大少爷还是很有孝心的。我听闻他还让大少夫人给您养花呢。”

赵氏心里慰贴多了。但还是忍不住想念川哥儿,越想越伤心,辗转反侧哭了一晚上,眼睛肿得不能见人,第二天就免儿媳妇们的请安。

但没有提前说,人都到了才让赵妈妈出来说自己身体不适。

折绾站起来就走。回去路上先是受了宋玥娘一顿白眼,但她也不敢再说一些风凉话——折绾猜着,她是被宋夫人和玉姐姐教育过一顿了。

事实证明也没错。宋玥娘被玉岫狠狠的说了一顿,“我实话跟你说了吧,阿绾现在正忙着你孙家姐姐的身体。人命关天的事情,你要是敢给我搅和了,你信不信我扒了你的皮?”

宋玥娘也不知道为什么折绾就关乎着孙三娘的身子。她难道是大夫吗?!

但确实被人命这两个字吓住了,不敢给折绾使绊子,只能暗送白眼。

折绾低下头,便叫她白眼“白送”。宋玥娘威风的带着一群管事从她身边而过,想叫她羡慕,但折绾已经跟四姑娘说上话了。

四姑娘如今正在说亲,每次哪家有宴席都要过去凑个数,被人相看,如今已经有了眉目。她特意跟折绾提起:“是诚意伯家的嫡次子。”

折绾诧异她竟然将此事跟自己说,便问起她对亲事的看法,“你自己觉得如何呢”

上辈子,她是嫁了过去的。诚意伯家不在京都,直到她去世,四姑娘也没有回来。但是几个月会写一封信报平安。

折绾后来掌家,知晓她天高路远一个人在外,需要娘家做支撑,便隔几个月就趁着各种佳节给她送礼。

好心也是换了好心来的。后来素膳病了,四姑娘还专门让人送了江南的土方子来。

折绾一直记得她的这份心。

她把自己记得的说出来:“我曾经听人说过诚意伯家。他家离京都太远了。”

四姑娘后来送回的信里面经常会掺杂着思乡之情。

远嫁的姑娘总是想家的。一出嫁,跟家里人就疏远了,却要挤进另一家的屋子里,装作是最亲近的血缘亲人。

四姑娘那时候信里说,“不习惯。吃的不习惯,用的也不习惯。什么都不习惯,但也觉得有趣,这边跟京都的习俗很不同,新鲜的东西也多。”

她婚后过得不算遭。

夫婿虽然不是很上进,但伯爵之家,即便是分了家也是饿不死的。她自己生下了两个孩子,一男一女,儿女双全。

跟婆母和妯娌虽然不是亲密无间,但却还算和睦。最大的忧愁是家里的姨娘作妖,夫婿偏袒。

不过最后一次写信来说,她已经将那些姨娘都发卖了。

不为别的,只为着公婆去世,跟大哥分了家,他们分得的宅子变小了,夫婿自己提出的卖姨娘。

“咱们还有这么多孩子,怎么住得下去呢?还是卖了吧。”

和她斗了一辈子的姨娘,竟然就这样没了。她自己都没有想到,写道:“我并没有想象中的高兴,只觉得人情惨薄。”

折绾想起她信里面透出的婚后日子,道:“诚意伯的嫡幼子因不是要承爵的,所以并不是那般的长进。”

这回是跟着母亲探亲来京都的,而不是求取功名。

四姑娘惊讶她说得如此直白肯定,不经听得更加认真,“是么?这倒是也没什么,只要人品没问题就好,我们这般的人家,能平平淡淡到寿终正寝就已经很好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