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九十一章(第2/4页)

智渊任上军军将,智陵统率下军,在氏族中拔得头筹。智弘也将随军,在上军任校尉。智泽出任县大夫,如今奉召归来,将率县中青壮出征。

烈火烹油,鲜花着锦。

对如今的智氏而言,虽不中,亦不远矣。

智渊浸淫朝堂大半生,看到家族强盛,也没有忽略荣耀背后的隐忧。哪怕风头正劲,被满朝同僚歆羡,他仍保有足够的清醒。

对一个庞大的家族来说,这份清醒弥足珍贵。

“后日大军开拔,此战非小,各家不会吝惜实力,定会精锐尽出。智氏领上军,统率半数下军,绝不容有差,定要全力以赴。”

几人来至正室,智渊挥退家仆,仅留智弘三人在身侧,出言再三叮嘱,态度无比郑重。

“智氏得君上重用,竭尽忠智才有今日。然花时有期,欲取而代之者遍布朝堂。雍氏长于才,田氏长于战,费氏长于政,鹿氏长于人心。更有赖氏、娄氏、冯氏、吕氏以及后起的壬氏,皆不容小觑。观今日朝会,陶氏亦能复起。智氏绝非安枕无忧,反立足山巅,群强环伺,不容踏错半步。”

智渊这番话不可谓不重,却是振聋发聩,及时敲打智弘三人,使他们不再飘飘然,瞬间脚踏实地。

回想之前的得意,叔侄三人面现羞惭。

“幸父亲提醒,否则定会犯错。”

“大父高瞻远瞩,陵羞愧。”

“泽不见危急,仍沾沾自喜,实是无地自容。”

三人深刻反省,意识到朝会之上太过得意,不知被多少人看去,都不免感到羞愧。

智氏蒸蒸日上,他们的表现不算太过。但以国君的性情,定然不会乐见。想到可能的后果,三人不约而同脊背生寒。

“能醒悟最好,若不然,这次东出将是我最后一次任军将,智氏也将止步于此,再无法寸进。”

智渊并非杞人忧天,而是喜欢未雨绸缪。

事情未必严峻到如此地步,但要压下儿子和孙子的傲气,必得下重药。

尤其是智陵,年少领军,立下赫赫战功,不能及时认清现实,必将骄矜狂傲。一旦犯下大错,注定无法挽回。

“今日之言,尔等牢记于心。智氏为君上股肱,此战需尽智竭力,阵斩敌首。东出攻城更要争先登之功。”智渊目光灼灼,加重语气,“君上最恶摇摆,不喜夸夸其谈。家族要长盛不衰,必须沙场立功,以战功得爵!”

“诺!”

智弘三人肃然神情,齐声应诺。

当日,氏族各家关起门来,商讨的皆是出兵之事。

话题一致,做出的决断也是大同小异。

无论勋旧还是新氏族都决意竭尽所能,务求沙场建功。

这次出征非比寻常,对手是楚,四大诸侯之一,与晋同为万乘之国。双方势均力敌,战场形势又是瞬息万变,一个微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败局,绝不能有丝毫懈怠。

“大军之外有扈从,胡骑内附,为争功必奋勇厮杀。”

“西境诸侯全部派兵,蕲君更率军参战,我等绝不能落于人后。”

随着话题加深,晋国氏族突然发现他们不仅要对战强敌,还要面对激烈的内部竞争。

“陷阵,先登,夺旗。”

想要立下大功,各家都要拼尽全力,派出最精锐的子弟。

“同为晋人,何曾弱!”

上自九卿,下至小氏族,各家都在精心准备,决心在战场上一分高下。

参战的国人、庶人乃至军仆皆枕戈待旦,未因即将到来的战争感到惊惧,反而跃跃欲试,为阵斩敌军摩拳擦掌。

晋侯宫内,林珩翻阅过大军簿册,再一次审阅军队辎重,没发现任何疏漏,方才安下心来。

彼时天色渐暗,他端起杯盏,发现茶汤已冷,盘中的糕点也不再可口。

“来人。”

林珩合拢竹简推到一旁,放下咬下半块的糕饼,命人备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