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1章 240(第2/3页)

-

大年初一,许八雪早上去了车厂家属楼,她是准备晃一圈就走的,《格格》的剧要审,她想趁过年这段时间再做最后一次的审核,看看有没什么需要调整的。

等广播总局过年完上班了,她就送审。

许八雪想得很好,结果到了家,发现黄厂长来了。

许建来正拉着黄厂长说话呢,“厂长,医院说了,我没毛病,这内退的事您跟厂里管退休的干部说一说,把我的名字去掉,行吗?”

“老许啊,你这事年后再说。”黄厂长说完朝许八雪走了过去,他一早听说许八雪回来了,这不,立刻就过来了。

他这边还有真有件事要找许八雪。

“黄叔,新年好。”

“八雪,黄叔找你有件急事。”

许建来家地方小,等会还有拜年的客人要来,在这边谈事不方便,黄厂长就说了,“老许,我带八雪去厂里转转,看看新设备。”

许建来当然没意见,他甚至想跟着一块去,正好这时家里来了客人,就没去成。

许八雪跟黄厂长一块走了。

黄厂长嘴很紧,直到办公室,才跟许八雪说了这次找许八雪的目的,“八雪,你觉得要是外资出钱入股咱们厂,这事有风险吗?”

已经有外资企业在接触黄厂长这边了。

说得很让人心动,几千万的人民币入股,然后香江上市,要是成功,他们就能发行股票,到时候车厂的资产会成倍成倍的翻。

黄厂长对这些不太了解,准备年后好好问问律师,以及相关的专业人士。

现在正好许八雪回来了,许八雪是大学生,又在首都呆了一年,说不定知道一些呢?

“外资入股?占多少?”许八雪问。

车厂虽然现在被盘活了,但是,长久下去,这一行的前景是不如小汽车的。

黄厂长只说在接触,具体还没谈到这一步,主要是他们的山地自行车几乎抢占了全国70%的份额,名气响,还卖到国外了。就算那些人说的,走向世界也只是迟早的事,这一占,黄厂长信心十足。

自行车市场饱和,可山地车还没有啊。

许八雪听着。

等黄厂长说完,她才说,“厂长,山地车虽然是咱们厂的王牌,但是您有没有想过,再拓展一个新产业呢?”

“你的意思是?”黄厂长等着许八雪的答案。

“就像刚才您说的外资入股,您有没有想过,咱们车厂要是账面有余钱,或许也可以入股一下国内其他的产业,比如,自产的小汽车行业。”许八雪说,“不知道您有没有看报纸,海市那边的饭店,一晚上的流水都有两万块钱,一个市民的一件皮衣,都一万多,他们那地方,缺的不是山车地,而是小汽车……”

“您想,过年十年,这山地车比赛是不是也办腻了,到时候咱们车厂该怎么办?”

黄厂长陷入沉思。

过了一会,只见他站了起来,嘴里念着,“十年后,要是人民生活富裕了,像海市那样,那小汽车大家就都买得起了……”既然是车厂,往小汽车的方向发展也不是不行。

-

电视台。

《元宵晚会》明天有一场排演,周玲下午就过来了,人手不够,她过来帮忙的。

像过年,加班费比平常更高。

有个服装部的过来送衣服,看到周玲,凑过来问:“周姐,听说许导昨天回来了。”

周玲一愣。

许八雪回来了,好事。

等会忙完她就去许八雪家看看。

-

晚上。

南山小区。

许八雪家里很热闹,周玲、陈晨都过来了,周玲是从电视台过来的,陈晨是在路上碰到的,她男朋友住这边,她正好过来拿东西。

许八雪那会从车厂家属楼回来,碰了个正着。

饭是她们自己做的,菜是许八雪跟陈晨下午去农贸市场买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