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四十四章:帝国大战的序幕(第3/4页)

“可惜了,距离太远,完全没有办法参与进去啊。”

朱英收到消息的时候,已经是三个月后的事情了,这已经是最快的速度了。

正常来说从撒马尔罕到大明京师,哪怕是最快的行程都需要将近半年的时间。

为了更好的得到中东地区的消息,朱英特地打造了一条专门用来传递情报的驿站军用路线,并且派出了专门的人进行消息的传递,其速度不下于百里加急。

且这个专用路线的情报传递,哪怕是平时都是至少七天就要进行一次,如果有什么重大情报更是连夜出发。

为此大明朝廷自然是付出了不少人力财力,传递情报的驿卒都是一人双马,其中主要成员都是蒙古人,甚至是北元骑兵。

之所以使用大量蒙古人,主要是他们有着马上睡觉的本事。

自撒马尔罕到大明京师的这段路程上,尤其是经过吐蕃的这一段,很难建设路程过短的驿站,往往两个驿站的距离就有数百里地。

蒙古人的这个特殊本事,可以让情报星夜兼程的穿过辽阔的吐蕃地区。

三个月已经是最快的速度了。

“这已经是很不错了。”朱元璋笑着说道。

情报专线的建成,大量情报的传递,让朱元璋得以开眼看世界。

先前对于朱元璋来说,吐蕃地区已经是大明能够接触到的最远边境了,虽然知晓在吐蕃之外还有很多国家,但朱元璋并不了解也没有什么兴趣。

要知道如果没有朱英建立的情报专线,正常来说欧洲跟中东的消息要自然传递到大明边境的话,至少需要三五年的时间。

而且没有专门的人来收集这些消息的话,根本不会传到大明中来,更别说朱元璋去知晓了。

其中还参杂了文化差异的影响,就算是有人听到,也没有人在乎,不管中东跟欧洲怎么去打生打死,都不会对大明有丝毫的影响。

要知道,为了维持这条军事专线,看似传递毫无用处的情报,大明朝廷每年就要花费近乎四十万贯宝钞的消耗,这在朱英没有入宫前,是大明根本不可能花费的代价。

也就现在大明财大气粗了,才能养得起这么耗费钱财的情报专线。

关键是像这样的情报专线,可不仅仅只有一条。

虽说其他的没有这条路程遥远如此耗费钱财,但总数加起来每年的总消耗也有差不多两百万贯宝钞了。

两百万贯宝钞就现在来说不算什么,可放在官员俸禄改革前,这可是整个大明官员每年的总俸禄支出。

“这奥斯曼帝国跟那拜占庭帝国打起来,大孙觉得哪个胜率会大一些。”

爷孙俩聊天的时候,朱元璋顺势问道。

朱英没有丝毫迟疑:“自然是帖木儿大胜。”

朱元璋有些诧异:“大孙就这般肯定?”

朱英耸耸肩,分析道:“就在当今天下,能打过帖木儿的还真没几个,哪怕是我们大明,若是跟帖木儿临近的话,胜负也算是五五开。”

“帖木儿现在所在的区域,是曾经历史上的强国波斯帝国之所,因为地理区域的性质,现在的帖木儿属于半农耕半游牧的组成,这样的组成非常容易形成强大的战力。”

听到波斯二字,朱元璋亦是同意的点头。

波斯其实跟中原王朝的交流并不少,甚至说很是密集,对比中原时期属于春秋战国。

包括是大明现在,都受到了波斯文化的影响。

小说里的明教,就是来源于波斯教在中原的分支。

现在的帖木儿帝国,虽然说是突厥化的蒙古人为主,但已经是被波斯文化所同化。

包括当前的宫廷语言都是波斯语而非是突厥语。

帖木儿现在掌控各地的官员机构,基本上都是由波斯人构成,而波斯人也是帖木儿帝国境内人口最多的群体,是整个帝国人力物力的主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