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五十章:大明人才的匮乏(第2/4页)

随便算算,哪怕是按照一个县城五人的最低标准,那也是五千余人。

詹徽哪里能够整出来如此之多的官员。

户部尚书赵勉见詹徽说完之后,自己也跟着诉苦起来。

“殿下,现如今户部的人是越来越少,越来越不经用了,按照先前殿下的要求,各部都要有术算统筹。”

“这抡起术算,自然是臣户部这边的臣工们最为熟悉,这也导致大量其他衙门的找臣这边进行一个借调。”

“哪是什么借调呀,完全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,去的时候臣这边同意得简单,可等着那边放人回来,就没有半点音讯了,是如何都不肯。”

“这边詹尚书一听到殿下新成立的国有资产管理司要人,方才又把主意打到臣户部头上,这可是如何使得。”

“臣这里的官员们,现如今个个都要忙到深夜,一个人干着两三个人的活计,便是连一人都没办法腾出来了。”

詹徽说起这事,真就是一把鼻涕一把泪。

若说术算,自然是户部这边人才济济,毕竟要在户部做事,术算一道是长期需要使用的。

统计司成立的时候,需要大量的术算人才,当然就是从户部这里进行一个调动。

后边朱英又要求各地衙门对内所有开支,花销,等等一系列事情,都要有一个极为详细的报告,这也导致对术算人才的需求极为加大。

术算一道,在当今的社会,属于小道。

真正的大道在于四书五经。

这也是所有读书人常规认知。

中原地区自古以来的术算水平是很高,但这仅仅包括极少部分人,多数人哪里有精力去学习这些。

术算本来就是极为耗费心神之事,平时琢磨经义典籍都不够,很少有人会把心思放在这个上面。

再者说了,科举这块也不考术算。

户部这边完全是因为工作缘由,很多衙门官员都是后来才进行的一个学习。

只是时间一长,自然也就精通了。

朱英极为注重数据,在这个年代,很多术算数据可以更好体现出目前大明的状况。

这么大的疆域,朱英也不可能说天天到处去进行实地考察。

因此给诸多衙门下达了统计的要求。

现在的国有资产管理司,单单想一下就知道,按照现在朱英的脾性,必然要进行大量的术算核准。

詹徽这边是找不到人,户部这边是没法再出人了。

要是从户部再调一批人出去,可能连正常的工作运转,都会出现一个大的问题。

就现在的人员来说,工作量已然是两年前朱英入宫时的数倍。

大量的工作让户部这个油水衙门都已经没有心思搞什么贪污了。

加班已然成了一种常态,可谓是大明版本的九九六。

便也导致了许多户部官员有一种想出去的心态。

朱英听完两人的讲述后,点头回道:“两位尚书说的这些事情,本宫也是有所耳闻,随着咱们大明的发展,各地衙门在于术算之道人才的需求之上,正在不断的升高。”

“本宫可以这样说,在未来更远之后,有关于术算的人才,只会是越来越多,术算一道,本就是各行各业都无法离开的。”

“不管是本宫,还是两位尚书,每天都是在这京师里,一年到头又能有几次机会,可以去其他地方进行一个考察。”

“那么准确来说,想要随时知晓下边的情况,那就只能是通过一些术算统筹,进行一个推衍。”

“本宫已经禀告了爷爷,将会在不久之后进行一个昭告,于科举现在典籍之中,加入术算部分进行一个考核。”

“当然,现在加入,对于目前缺少的术算人才远水解不了近渴,本宫仔细想过,如今术算一道上,使用最多的是什么人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