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四十七章:取缔八股文(第4/4页)

朱元璋眉头舒展开来,问道:“大孙的意思,是应当让官员在本身的职位上进行调动,如户部官吏,便是在户部调任,吏部便在吏部。”

“便于官员更好的掌握本身所学,是这个意思吗。”

对于这个问题,朱元璋其实也是考虑过,所以在官员的任免上,大部分的官员,都是在原本的部门,只有一些大才。

譬如尚书这个职位,主要在于管理官员的职位,才会进行调动,不会影响部门的学习。

在朱元璋看来,大孙的问题,明显还是因为不够熟悉朝堂才导致的。

然而,朱英却是摇头说道:

“自然不是,孙儿的意思,是在科举八股取士外,另开选功名之路,学子所读之书,也不局限在四书五经之内,而是另外编撰。”

取消八股取士,或者说先行压制八股取士,这才朱英看来,是必须要经历的过程。

朱英想打造的大明,是一个民智开启的大明。

八股取士对于思想的限制,实在是太大了,甚至于后来有了百无一用是书生这话的出现。

早知道曾经书生,可不是手无缚鸡之人。

所谓君子六艺,每个读书人,学武都是必然。

比如一米八六的圣人孔子,其中武力值怕是比项羽还要来得牛逼一些。

毕竟霸王举鼎的项羽,那个鼎只有三百五十斤。

而孔子托举城门,按照春秋当时的情况,最轻的城门都是四百斤朝上了。

甚至于诸葛孔明,三国最为出名的军师。

其个人武力值多的不说,少说单挑四五个大汉没半点问题。

而如今的西方,已经开始了文艺复兴,思想开放的运动。

朱英想要给大明步入工业时代奠基,就必须解放思想,让更多的思维碰撞出强烈的火花。

最为重要的便是,将工匠的地位进行提升。

想要进行这后续一系列的举动,首先就是需要大量的人才。

这也是当初,为什么朱英在察觉到自己的身世情况后,第一想法还是前往安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