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九十九章:太子殿下复活了(第2/4页)

“没什么,别聊了,这快破晓了,还是赶紧回方队中去,父皇对此肯定极为看重,若是被教头发现上报,怕是大家都没好果子吃。”

朱权有些尴尬,只得说上几句,让众人散开。

他尴尬不是因为其他时期,而是大家对于统领的猜测,作为知道朱英存在的少数几人,朱权也不好直接将朱英的底细露出来。

或许这其中还有父皇的一些想法,只是听到大家猜测大哥朱标死而复生,返老返童这些,就不知如何搭话了。

和朱权一般的,还有朱允炆,朱允熥。

朱允炆沉默不语,站在那里周边的皇子皇孙都隐约避让,册立太孙的事,皇宫里谁还能不知道呢。

朱允熥则是小脸涨得通红,好多次想把大哥的事情说出来,却又硬生生的憋了回去。

若不是昨日练得太狠了,他晚上还想去找大哥玩。

而听到朱权的话,众多皇子也是一哄而散。

大伙都还没封王呢,藩地也没个着落,若是让父皇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,封个破烂地方,估摸着连护卫都养不起。

藩王护卫的军饷,可都是从藩地里出,要是钱粮赋税不够,哪怕有三护卫的名额,也供养不起来。

其实除了塞王,多数藩王也很少将三护卫满员,一般有一个卫所的,就算是不错了。

真要是穷沟沟里,一万六千八百人的名额,实际不过千八百人,也就壮个声色。

现在也不是朱棣靖难后的大明,按照朱元璋定下的规矩,除了藩王外,郡王也是能够掌兵的,虽然不多,但基本上也一个卫所的编织,即满员五千六百人。

不过藩王养兵都难,郡王作为藩王子嗣,那就更不用说了,多数还只是名义上的。

除了少部分能够达到,就现在的大明,能够维系府中的开支就算不错,九成都是个颜面。

况且要是藩王儿子生得多,兄弟太多,虽是郡王,有个小县城的郡国作为封地,都算是不错了。

当然,能够在皇宫内生活的,哪怕是皇孙,也都是藩王嫡子,庶子都没这个资格。

藩王庶子,授封为镇国将军,且镇国将军诸子不分嫡庶,不再世袭罔替,全部降为辅国将军。

也配置有兵权,不过能不能养得起,那就看自己的了。

朱元璋其实对于所有的子孙,在待遇上都是挺好的,至少所有子孙在朝廷内,都可以拿一份俸禄。

也就是说,不管怎么生,皇宫里都负责出钱,包括所有的朱家子孙,都不会饿死。

便是明后期百万皇族,号称朱明皇朝,也就是因此而来。

只是朱棣本身是藩王上位,所以心里有担忧。

便就断了这些子孙们的后路,啥事都不准干,导致皇族们没了前进的方向,从生下来就是混吃等死,除了造娃也没别的办法。

显然朱元璋不是这么想的,在朱元璋的想法里,不管是兵权还是内政,都尽量让皇族子孙们上,自家人才是最可靠的。

这也是为何朱元璋提出,让朱英来操练所有的皇子皇孙了。

这些皇子皇孙,日后就是大明的中流砥柱。

很快,操练开始。

然而让所有将士意外的是,在方队排列好后,第一件事竟然不是站军姿,而是吃早膳。

这是很意外的事情。

即便是天子亲卫将士,也是一日两餐,早膳的时间一般都是在十一点足有,晚膳则是下午四五点。

这才清晨,怎么就有早膳了。

大白包子,还是肉馅的,配上白米粥,那真叫一个香。

每个将士都有三个大包子,一碗粥。

由后勤的士兵送来,众多将士哪还客气,一晚过去本就饥肠辘辘,一下子就给吃完了。

早膳也是有着时间规定,一刻钟过去就开始收碗。